(资料图)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长期被美国、日本和欧洲企业瓜分,2020年以前,中国80%以上的设备都从这些地区进口,伴随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国内设备厂商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
今年7月底,日本限制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的新规正式生效,尽管新规才生效不久,但中国芯片公司对日本禁止出口的担忧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加上荷兰的出口禁令,国内先进制程的突围貌似雪上加霜。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这半导体产业高山难越之际,中国设备厂商却迎来了一丝曙光。近期,多家半导体企业披露分化明显的上半年业绩预告,与消费电子芯片韦尔股份(603501)、士兰微(600460)等,芯片测试厂商通富微电(002156)等上半年业绩普遍大幅缩水截然不同,半导体设备厂商的业绩维持长虹状态。
北方华创(002371)公告2023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3H1 实现营收78.2-89.5 亿元,同比增长43.65%-64.41%;归母净利润16.7-19.3 亿元,同比增长121.30%-155.76%;扣非归母净利润14.9-17.2 亿元,同比增长130.90%-166.55%。23Q2 单季度净利率创历史新高,规模效应带来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北方华创在手订单充沛,是支撑未来业绩持续高增长的动力。2023年1-5月份公司新增订单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其中以集成电路设备订单为主。
集微咨询预计中国大陆22-26年将新增25座12寸晶圆厂,总规划月产能将超过160万片;截至26年底,中国大陆12寸晶圆厂的总月产能将超过276.3万片,相比目前提高165.1%,晶圆厂扩产助推北方华创新签订单的持续增长。
从研发实力来看,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24%,高于行业水平。积极研发各类新品,如12 寸CCP 晶边刻蚀设备助力提升芯片良率;12英寸深硅刻蚀机助力chiplet TSV 工艺;外延设备实现工艺全覆盖,6/8/12 寸全部产业化,12 英寸硅外延设备稳定量产。外部制裁加剧国产化需求急迫,北方华创这类龙头可获得更多工艺验证机会。
半导体设备的特点是市场准入门槛高,从设备研发到投产整个流程,需要设备公司与下游客户密切配合。半导体设备需要在产线上反复调试,上下游不断循环反馈,共同迭代,因此许多晶圆厂和设备厂商从研发时就相互绑定,设备更换慎之又慎。
过去,国产设备本身技术水平与巨头差距明显,加上难以参与市场验证,导致产品做出来了,却少有下游愿意给订单,陷入恶性循环。正因如此,直到2020年,中国的中微公司(688012)和北方华创,在刻蚀设备市场总共才拿下了2%出头的份额。
而现在,由于海外技术封锁不断升级,导致没有被制裁的企业,也会形成一种“早晚被制裁”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有足够的动力寻求备选方案,国内拥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到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北方华创等国内设备材料企业将在大势所趋的国产化中深度受益。
(责任编辑:李显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