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小推车精神”续写新篇 ——宿州市军地协力推进双拥工作

时间:2023-06-12 15:53:17    来源 :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数十名车主自驾护航、数千名群众热烈欢送......发生在宿州市2023年上半年新兵入伍欢送仪式上的这一幕,成为全市军民的温暖记忆,再一次彰显了这方红色热土军民一家、举城一庆的城市温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革命战争时期,小推车送粮到战场;进入新时代,小轿车送郎赴边防。作为淮海战役主战场的宿州市,积极发扬拥军支前光荣传统,军地协同、鱼水相依,迈开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坚实步伐,处处呈现出“军爱民、民拥军”的热烈场景。

拥军情浓,淮海儿女展现新风貌——

“子弟兵在哪里,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这是令宿州籍官兵为之振奋的消息——

2018年,宿州市出台文件,对获得荣誉称号、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和优秀士兵(士官)表彰奖励的现役军人,分别按照不同标准给予奖励。消息传出,官兵备受鼓舞。市党政领导旗帜鲜明地表示: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义无反顾支援前线;和平年代,以高标准厚爱子弟兵。

宿州军民鱼水情深,源于骨子里流淌的红色血脉。“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70多年前,宿州人民踊跃支前,与人民子弟兵团结一心,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篇章。今天,他们发扬“子弟兵在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的光荣传统,谱写新时代双拥赞歌。

宿州是革命老区,也是兵员大市。近五年来,2万余名宿州优秀儿女参军报国。为激励广大青年建功军营,宿州军地加强荣誉体系建设,出台《提高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办法》。2021年年初,宿州籍现役军人马东荣立一等功。宿州军地领导登门送立功喜报、匾牌和奖金。2022年3月,现役军人彭星辰荣立二等功,家乡以最高礼遇欢迎她载誉返乡。沉甸甸的尊崇感,激励着宿州儿女踊跃参军、建功军营。近三年来,宿州籍官兵有50余人荣立二等功。

军强则民安。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地方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这一认识,宿州各级党委政府紧盯部队所需、官兵所盼,想方设法为部队解难题、办实事。

2019年5月,因营房改建,驻军某部亟需过渡营区。蕲县镇祁南二矿新建园区面积大、交通便利,成为部队首选,但水电网等相关设施尚未完成。“既是第一选项,就要全力保障。”市领导得知后,要求有关部门以最快速度接通水电、架设网络专线、铺设水泥路、安装路灯、绿化环境、设立公交站......地方各部门齐上阵,不到2个月,各项准备工作到位。当年“八一”前夕,该部顺利进驻。

“进驻新营区,地方政府又送来几份‘大礼’。”该部领导介绍,2022年,部队整体搬入新营区,由于营区外干道受限,天然气管道难以正常铺设,官兵日常伙食保障一直靠烧煤。为此,宿州市委、市政府协调有关单位铺设天然气管道,顺利通气点火。不久,市林业局送来2300余棵优质苗木用于绿化营区,市公交公司新开通2条拥军公交专线,交通部门还将营区大门口2公里的战备路重新整修,便于部队快速出动。

拥军支前,始终紧盯备战打仗。受营区条件所限,驻军某部没有专门的场地组织游泳训练。市有关部门在宿城三角洲公园水域开辟专区,保障部队进行训练。2022年7月,该部接到紧急任务,限时向某任务地域机动。“从营区到高速公路入口,平时需要1.5小时,我们请市公安部门协助,每个路口均无障碍通行,仅半小时就上了高速,为遂行任务赢得宝贵时间。”该部领导说。

关心军人、关爱军属就是关心部队、支持国防建设。宿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安置有岗位、就业有保障、入学有优待,不让军人军属因“三后”问题而烦恼。2022年,6名转业军官全部安排到行政岗位,122名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事业编岗位;驻军部队官兵和宿州籍官兵子女按意愿入学,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助费全部按时发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栋修介绍,2022年,他们拿出2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岗位用于定向招聘驻军部队随军家属。今年,他们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拿出10个同样岗位,激励广大官兵扎根宿州、建功军营。

爱民心切,驻军部队力求有作为——

“最愿看到老乡的日子越来越好”

这是一组令宿州群众暖心的数字——

从助力脱贫攻坚到参与乡村振兴,部队官兵为驻地援建“八一桥”、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187个,配置乡村路灯700余套,修建蔬菜大棚100余个,帮扶产业23项,援建村级小学15所,资助家庭贫困学生400余人,直接帮扶群众1000余户3000余人。

驻军部队在受到宿州人民关爱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一兵帮一户、一排(班)带一村、一部包一片......各部队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优化援建举措,突出定点帮扶,积极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强化优势互补,助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树上长果子,树下种红薯,这树上树下都能换‘票子’......”4月上旬,萧县庄里镇陶墟村村民看着3年前种下的榛子苗花满枝头,心里乐滋滋的。陶墟村地处该县东南山区,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是该县人武部的结对帮扶村。

10年来,萧县人武部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乡村建设等14个方面的帮扶行动,推进林果业上山上坡,帮助村民种植榛子林700亩;扶持发展艾草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实现一体化,艾枕、艾粉、艾条等产品销往周边各地。他们还为陶墟小学送去教学设备,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定期开展国防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国的种子。

“周大哥,我通过了法考。”2023年4月的一天清晨,武警安徽总队宿州支队保卫干事周炳丙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学生名叫李雨萌,是安徽师范大学大三学生,也是该支队资助对象。3年前,该支队在砀山县张庄村援建时,了解到李雨萌一家生活困难,李雨萌的父亲李国顺在工地干活时摔断了腿,行动全靠轮椅,母亲受到刺激,精神时好时坏。

该支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李雨萌及其妹妹送去学习费用,安排军医定期为李国顺诊疗,并协调一家制鞋厂为李国顺夫妻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补贴家用......“每次到老乡家里去,最愿看到他们的日子又有了新变化,越来越好了。”该支队领导说。

情注第二故乡,拥政爱民暖人心。近年来,驻军部队每年帮助地方院校开展学生军训,组织国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主动当好学校校外辅导员;部队领导走进地方党校,讲解国防安全形势,介绍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历程;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走进光荣院慰问老军人,来到儿童福利院送上书籍、文体用品......处处有身影,时时有温暖,人民子弟兵将宿州视为故乡、将群众视为亲人。

接续传承,红色土壤孕育光荣传统——

“让需求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在宿州,党政军民都有这样一份情怀——

淮海情深,汴水流长。这片红色热土上,印刻着人民子弟兵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英勇足迹,孕育了顽强拼搏、勇于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留下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来,宿州军民不断从历史中探寻胜利密码,持续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金字招牌,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长期以来,宿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从市、县到镇、村,建立上下贯通、军地相连、条块结合、权责明确、覆盖全市的组织体系,形成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双拥”格局。

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宿州蔡洼旧址,是“小推车精神”的见证和承载。近年来,宿州以前瞻思维大抓“点亮红色经典”工程,投入资金建设纪念园、誓师广场、支前浮雕墙......一个个革命旧址成为军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让“小推车精神”薪火相传。

今年春节刚过,宿州市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座谈交流会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驻军部队代表及市县两级双拥部门齐聚一堂,互通有无、启发思路、协调重点事项。

会议记录本上记录着:走访慰问部队31家次,开展科技进军营讲座5次、赠送图书2000余册;78名驻军部队官兵子女和宿州籍现役军人子女入读优质学校;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军供设施改造购置和部队过境、驻军演训等保障,协调多家医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保障军人军属看病优先;开展法律、书画等进军营活动20余家次,建立军人驿站40余家、双拥示范加油站30余家,协调多家金融机构持续提供拥军优抚相关服务......

对此,市双拥办负责人郝伟介绍:“既要办好官兵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要做好官兵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干的事’精准对接官兵‘盼的事’,切实让需求清单变成满意实惠的幸福账单。”

2022年,全市有近万个家庭送子应征,1700余名优秀青年奔赴军营,200余家企事业单位踊跃参与社会化拥军组织名录征集,36家优秀企业单位顺利入选,涌现出市城管局、萧县财政局等多家省级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埇桥区人武部等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的双拥大繁荣局面。

宿州,连续8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今年以来,全市军民唱响《宿州双拥之歌》,赶赴天南海北录制《强军路上宿州兵》,成立军嫂艺术团丰富军嫂精神文化生活,围绕军人军属急难愁盼,建立“一队一站一窗口”拥军支前志愿服务平台。双拥街、双拥公园、双拥广场、双拥小区等公共设施,双拥学校、双拥出租车、双拥企业、双拥合唱团等拥军行业,“双拥杯”羽毛球赛、书画展、摄影展等军地活动......“双拥”成为全市处处可见的“闪耀品牌”。

杨书伟 郝 伟 段艳梅

标签:

热门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