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需要啥就“送”啥
66岁的陈顺祥家里养了80头肉牛,身体硬朗的他半辈子都在跟牛打交道。而大规模养牛还是得从10年前开始。
那时他一个人养了8头牛,“一点也不累,可以在干完农活的时候照顾这些牛”。随着红河乃至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吃牛肉。发现了养牛能赚钱的商机,老陈就扩大了养殖规模,买了5头牛,再将养了几年的两头肉牛卖掉。就这样,靠着一边买牛一边养牛一边卖牛,10年间家里肉牛的数量翻了10倍。
【资料图】
现在老爷子一家三口人,都在为这些牛忙活。
但由于去年陈顺祥患有轻微脑梗,家里人也不让他干活了,请了一个小工全职照料这些肉牛。
只是闲不住的陈顺祥还是会时不时来牛圈里转转。他告诉记者,养了这么多牛还多亏了红河鲲鹏养殖服务专业合作社。“教我们如何养牛不说,有的时候牛生了病,也多亏了他们帮忙。”
更重要的是,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在缺钱的时候,合作社还会上门进行金融服务。2020年底,正是在合作社的帮助下,陈顺祥成功获得了30万元的半年无利息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这让他对合作社也越来越满意,竖着大拇哥点赞:他们是真心是为我们农民服务的。
与陈顺祥不同,武树海是红河蒙自当地最大的肉牛养殖场——鑫锐养牛厂的厂长,厂里养了有近1000头肉牛。
虽说武树海是从20岁开始养牛,但是要照顾好这么个养牛大厂,一个人可完全忙不过来。
他跟合作社于是一拍即合,双方开始了全方位的合作。
“从集中采购、调养、打疫苗,到疾病控制、饲养、兽药等方面,合作社从各个方面跟我们养牛厂合作。”武树海表示,双方已经认识了25年,可以说对对方知根知底,合作起来也是很有默契跟成就感。
他现在还清晰地记得,2021年的时候,养牛场的部分肉牛出现了结节病。“这可是一个牛的烈性传染病,不控制好就很容易导致肉牛大规模死亡。当时厂里养了约700头牛,在第一批牛刚出现了疱疹、发热的时候,我就打电话给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了。他们马上就来厂里进行上门服务,看病、给药……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
最终,养牛厂里的传染病被完全控制,让厂里避免了一大笔损失。
打通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对此,红河州鲲鹏养殖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军认为,农民合作社就是要为农民服务的。从2013年成立合作社开始,10年来,合作社从集中采购、饲料配送,到教养殖技术、为大家进行金融服务等,都是看见农民朋友需要啥,合作社就主动去服务啥。眼见着自家得了实惠,赚着钱了,农民也打心眼里认可合作社,一碰见啥就主动找合作社工作人员咨询了解。
他表示,这得益于早些时候自己在做饲料生意的时候,经常下到村里跟村民打交道。之后做大了,也经常下到村里给村民放过电影,中间再教给大家一些养殖技术。
“那个时候早出晚归,跟老乡打交道打多了,培训时也是接地气的家常话,这让我们很快得到了农民的认可。所以成立合作社之后大家也很相信我们。”
目前,该合作社有专职兽医师2名,水产工程师1名,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1名,农业订单拓展人员5人,金融服务人员3人,配送人员8人。
袁军表示,合作社最先是从卖饲料开始,然后开展养殖技术服务,再到购买、销售等等,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开展为农民服务的业务。2019年合作社销售总额2817.66万元,2020年合作社销售总额5906.37万元,2021年合作社销售总额7931.57万元。2018年10月,该合作社还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认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包括红河在内云南的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也对合作社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有的农户想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贷款。我们就帮他们整理材料,最后牵线找来银行工作人员来帮他们贷款。有的农户不知道去哪里买牛,我们就结合大家的想法派专人去外地帮他们集中采购……”袁军说,鲲鹏合作社在不断提升完善养殖技术服务,强化饲料供应及产品销售服务,协调落实金融服务,扎实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面对农户的各种想法,合作社也在进行着转型。
袁军认为,通过夯实养殖合作的基础作用、发挥供销合作的主导作用和信用合作的支撑作用,能够持续提升合作社经营服务及技术服务能力。同时,持续增强流通配送服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逐步提升流通网络服务功能,依托农资、饲料、食品和日用品流通渠道,布局农村综合服务社,拓展医药、家电、建材和食品等经营服务领域,并与通信、金融、保险等单位开展联合与合作,将相关经营业务引入供销合作经营网络,实现一网多用、合作共赢,更好地服务“三农”。
“我们即将花巨资筹建一座实验室,可以在当地就能实现化验,以能快速地了解养殖的牛或者猪得了啥病,从而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治疗。”袁军畅想着合作社的未来,现在,合作社的农户已经扩展到了文山,打通了合作社服务农户的“最后一公里”。“我还是希望能够更进一步,让合作社做大做强,服务一大片农村,造福一大群农民,更早实现乡村振兴。”
云南网记者彭锡
标签: